秋日稻花香,正是读书时(三) ——记梅堰幼儿园小班组读书活动
日期:2021-12-28 14:19:33  浏览量:859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而一本幼儿教育专业书籍,更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打开五彩斑斓的心门。

12月23日,梅堰幼儿班组教师开展了共读《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一书的交流分享活动,活动由小班教研组长何毓晗老师主持。

本次沙龙活动,我们主要围绕第六章——儿童行为的指导进行研读

话题一:什么是自我调节?你班幼儿表现出的自我调节行为有哪些?

张玲玲老师说:自我调节是对行为的自愿和内在的控制。自我调节需要基于推理、对他人的关心、对哪些是可接受的行为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的理解,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事。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人,不需要在他人的迫使下做正确的事,也无需他人禁止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他们也不靠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自主用餐、喝水、入厕时,我们班的孩子能有序排队,能比较耐心地等待。这就是自我调节的表现,记得有一次在玩建构区的时候,谭浚豪和周羿程在抢一个安全帽,抢了一会,谭浚豪说:“那你先戴,过一会给我戴,好不好?”周羿程说:“好。”然后又继续愉快游戏了。

话题二:对儿童行为的指导有不同风格,可分为忽视型、放任型、专制型和权威型,哪一个风格是促进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书中列举了十余种策略,你使用过哪种策略,是如何使用的?请分享。

周晗婧老师权威性教师能与家庭成员合作,共同提升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一策略是我常常使用的。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难免会和同伴有摩擦、矛盾,而小班的这些矛盾主要来源于争抢玩具。那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在家里不要事事顺着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不要溺爱,包办代替,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与家长交流时,给家长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共同提高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

吴月华老师书中提到的十九种权威型风格策略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很有启示,在教学中也会一直用到,如:权威型教师就事论事地提醒儿童注意规则。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于一些规则很容易遗忘,我们可以随时提醒,并设计一些游戏场景来帮助孩子强化巩固。还可以设计一些电脑游戏以及提高注意度的卡片游戏,帮助儿童锻炼短时记忆力。

话题三:读了此章节后请结合自身教学畅谈读书感悟。

吴丹凤老师想要对儿童行为进行指导首先我们要会观察儿童,作为一名观察者,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有一颗热爱儿童,想了解儿童的心,这样才能使观察持久。同时,我们要努力使自己专业,把自己的观察和评价建立在儿童发展知识的基础上,千万不可以主观臆断。

徐芬老师学习第六章让我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仅仅是控制情绪和行为,它还包括如何处理情绪、调整注意力、控制冲动和社交。幼儿园的孩子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学会一些“高级”的自我调节技巧。他们会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怎么处理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压力、懊恼和沮丧、了解别人的想法可以和自己不一样、可以预测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后果、可以更长时间的专注于一个东西、开始学会做计划。

总之,一个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业表现、不良行为问题和身心健康,我们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遨游在专业书籍里,遇见更专业的自己!